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九游会不出款 > 新闻动态 > 银发拍客攻占观鸟圈 小城经济迎来第二春

银发拍客攻占观鸟圈 小城经济迎来第二春

2025-05-22 13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银发拍客攻占观鸟圈 小城经济迎来第二春

你绝对想不到!曾经被贴上“夕阳红”标签的退休大爷大妈,如今扛着长焦镜头横扫全国观鸟点——河南罗山县董寨保护区的朱鹮观测点,七成游客是银发族;云南芒坝村的“鹦鹉寨”,白发摄影团包下整月民宿床位;连香港观鸟爱好者都坐着新开通的高铁,直奔大别山深处的鸟塘。这群日均微信步数破万的“打鸟”大爷,正用镜头改写小城经济剧本。

一杆镜头撬动亿元市场

在信阳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79岁的王连弟喘着粗气爬上山坡,只为拍摄朱鹮育雏的珍贵画面。像他这样的银发拍客,去年给当地带来3万人次客流量,直接拉动消费超3000万元。电商平台数据更显疯狂:2024年老年群体购买长焦镜头的花费同比暴涨153%,三脚架销量翻了两番,连带防抖云台都成了重阳节热门礼品。

这些装备可不是摆设。北京玉渊潭公园的官大爷,用价值5万元的设备连续蹲守18天,终于拍到凤头䴙䴘求偶舞,视频在老年摄影社群获得2.3万点赞。现在他带着二十人的“银发观鸟团”,专门开发出“慢拍旅行”路线——在信阳住一周拍朱鹮,转战淮滨淮南湿地追水雉,最后到罗山蹲守白冠长尾雉,人均消费轻松破万。

山村冒出“鸟塘经济学”

当都市老人扛着设备进山时,小城居民早已摸出门道。罗山董桥村的村民把玉米地改造成仿生态观鸟棚,棚内提供热水壶和折叠椅,日均收费100元照样爆满。更有精明农户开发出增值服务:帮客人背三脚架上山收费50元/次,模仿鸟叫引拍摄对象收费200元/小时,连自家腌的酸豆角都成了观鸟客必买伴手礼。

这种“鸟塘经济”正在全国复制。湖南蓝山县云冰山景区给观鸟步道加装登山魔毯,让七旬老人也能轻松抵达海拔1200米的观鸟点;云南芒坝村的布朗族老乡,把祖传木楼改造成摄影主题民宿,房价比县城酒店还贵三倍,照样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。

生态账本里的银发红利

看似热闹的观鸟潮背后,藏着更深的生态逻辑。信阳高铁直达香港后,香港拍客涌入董寨保护区,倒逼当地升级环保措施——观鸟步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,拍摄点设置生态隔离带,连农家乐洗碗都改用植物酵素清洁剂。罗山县更拿出真金白银,给村民发放鸟类保护补贴:只要辖区出现珍稀鸟种筑巢,每户每年多领2000元生态奖金。

这场代际碰撞正在改写产业规则。当90后还在直播间抢9.9元包邮的“观鸟同款遮阳帽”时,银发族已用真金白银投票:信阳某茶企推出限量版“观鸟主题茶礼盒”,尽管价格比普通毛尖贵四倍,七成买家却是50岁以上人群;淮滨湿地周边村民开发的芦苇手工鸟巢模型,成为老年摄影团最爱的文创产品,单月销售额突破80万元。

眼下全国超过60个县市开始争夺“银发观鸟目的地”头衔。或许用不了太久,老年摄影团的镜头里,除了翩跹的飞鸟,还会映出更多小城逆袭的故事。



Powered by 九游会不出款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